新药!2型糖尿病患者免费用药,让关爱无“糖”界

在中国,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,从2013年的10.9%增加到2018-2019年的12.4%。2021年,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.18亿,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约22%。2000年之后,中国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。此外,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大幅上升,1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了近4倍。

在糖尿病中,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,占全球糖尿病病例的90%。据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4版)》披露,我国每10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,其中约90%为2型糖尿。全球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0.5%,且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
为何会患2型糖尿病?

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,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

1.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。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直系亲属,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研究表明,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在40%~70%之间。

2.生活方式: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糖饮食,尤其是长期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,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。除此之外,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,这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
3.代谢异常: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核心病理生理机制。

有以下症状,您可能患有糖尿病
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、多尿、多食体重下降。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口渴、多饮或多尿,甚至无明显症状。此外,高血糖还可能导致视物模糊、伤口愈合缓慢、感染频发等。

若控制不佳,还会导致一些严重后果:

1.心血管疾病: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。

2.肾脏疾病:约30%至40%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,最终走向肾功能衰竭。

3.视网膜病变:可能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失明。

4.神经病变:引起手脚麻木、疼痛。

5.代谢紊乱:如高血糖高渗综合征、酮症酸中毒

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:生活方式干预、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药物

生活方式干预: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是基础。

口服降糖药:如二甲双胍、磺脲类药物、α-糖苷酶抑制剂等。

注射药物:包括胰岛素和GLP-1受体激动剂。

然而,现有治疗方案存在一些不足,部分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,长期使用胰岛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,某些药物(如DPP-4抑制剂)在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效果有限。

GLP-1受体激动剂取得显著研究进展

GLP-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,通过模拟肠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来调节血糖。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,还具有减重、保护心血管的作用,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,还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。

除此之外,它具有超长半衰期(204小时),每周仅需注射一次。还有研究发现,GLP-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,在肥胖患者体重管理中,也显示出显著效果,成为减重治疗的重要手段。

随着新型GLP-1受体激动剂的不断开发和临床应用的拓展,未来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、更高效的治疗方案。

*目前国内 GLP-1受体激动剂 用于 成人2型糖尿病 的研究正在开展,我们诚邀您参加,研究项目相关的检查和用药免费,并且在公立三甲医院接受治疗和随诊,有需要的患者可以联系我们报名。

免费用药

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评价HRS-7535与达格列净相比的研究

药物名称:HRS-7535片

药物介绍:全球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口服小分子GLP-1受体激动剂,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(T2DM)和减重,其通过激活GLP-1受体,促进胰岛素分泌,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,减缓胃排空,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增强饱腹感和抑制食欲,从而减少能量摄入。

基本入选条件:

1. 18周岁≤年龄≤75周岁;

2. 根据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》诊断标准,存在2型糖尿病病史≥3个月

3.筛选时,7.5%≤ 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≤11.0%;

4.在规律饮食和运动控制基础上,使用二甲双胍单药稳定治疗≥8周且日剂量≥1500 mg或最大耐受剂量日剂量≥1000 mg(二甲双胍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);

5.筛选时,19.0 kg/m2≤体重指数(BMI)≤40.0 kg/m2;


研究所在地区:江苏 安徽 广东 湖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广西 河北 湖北 江西 内蒙古 四川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重庆 北京 福建 甘肃 河南 辽宁 天津 云南 ,全国共计68家医院开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