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研究在中国发展的数十年里,每时每刻都演绎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真实事件。我们和患者一路走来,共同挑战,一起寻找新的希望,这些故事有的开心,有的揪心,让人感怀良多。每一个与肿瘤抗争的患者和家人都是“战士”,他们的故事我想一一讲给所有人听。
* EGFR(表皮生长因子受体)是肺癌中常见的一种驱动基因,针对这一靶点的药物被称为EGFR-TKI,厄洛替尼属于EGFR一代靶向药物,除此之外,一代靶向药物还有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。
林先生回想到:“更换奥希替尼后,评估病情还算稳定,希望能一直稳定下去。不过免疫力真的太低了,感冒打喷嚏经常持续好一段时间,没有吃药,希望能靠多喝水,多排毒让它自愈。”这期间,林先生与家人一起去北京旅游, 尽管北京的冬天很冷,但他仍然享受着与家人共度的时光。
* 针对T790M突变,奥希替尼能够不可逆地结合到EGFR蛋白上,特别是针对T790M突变位点,从而有效抑制突变型EGFR的活性,同时,奥希替尼能够不可逆地结合到EGFR蛋白上,特别是针对T790M突变位点,从而有效抑制突变型EGFR的活性。
2021年7月,林先生的病情再次出现波折,复查结果不见得病情有所好转。医生决定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的治疗方案,进行了三个周期的治疗。
2021年11月,林先生的治疗计划再次调整。他开始口服吉非替尼联合卡博替尼进行靶向治疗,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突破。
林先生回忆到这里,说到:“我尝试过中医,但最终还是现代医学帮助了我,当时确诊的时候,心里面是非常焦虑的,想寻找所有的途径,一点点的希望都想要去抓住,我平时是一个喜欢盘根问底的人,所以对于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这些,都有去搜索各种的相关资料,我觉得它是科学的,有明确的机制和途径来对抗癌细胞。”林先生还提醒大家要理智抗癌,我们不贬低中医、不排斥中医,任何一种对疾病有益的治疗方案都是一种希望,但是一定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、偏方。
2022年1月,林先生的病情再次进展。面对这一挑战,医生为他制定了新的化疗方案,使用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和洛铂进行治疗,从1月持续到4月。
2023年4月,他接受了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的胸腔灌注治疗。
2023年9月,林先生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变化。医生建议他继续奥西替尼联合安罗替尼进行治疗。
2024年3月,林先生的病情再次出现进展。这一次,医生建议他参加临床试验,由于多线治疗进展,加上已经使用了一代和三代靶向药物,参加临床试验或许是更好的突破口,希望能够找到新的治疗机会。
>>以肿瘤领域为例,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多是已经没有标准治疗可供选择的患者。如果研究药物/方案对受试者有效,受试者的生存期可能得到延长、生存质量可能得以改善。
>>可以提前接受未上市的新疗法。接受新药物治疗的患者有可能从临床试验中获得治愈、延长生存或减轻痛苦等疗效,而这可能是采用常规治疗无法取得的。
>>临床试验免费提供试验药物,免费提供检查,这两部分往往是花销最大占比最重的,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,这可以免去沉重的经济负担,很多临床试验还会提供交通或营养补贴,有些研究还可能给患者买相关的保险。
>>患者能够受到相关医疗团队密切的关注和监测。大型的临床试验大多在较大的医疗机构开展,并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。因此受试者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更专业、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。
2024年3月,林先生联系到我们的医学老师,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,林先生提交必备的资料,严格地审核后,成功参加新药项目,截止目前的复查结果来看,肿瘤控制相对稳定,希望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,林先生能给大家带来令人欣慰的消息。
林先生的故事是许多癌症患者经历的缩影,他们面对疾病时的坚韧和勇气,以及医疗团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,共同构成了抗击癌症的战斗。每一次的治疗调整都是对林先生身体状况和疾病进展的深刻理解,每一次的复查都是对治疗效果的严格评估。尽管道路坎坷,但林先生和他的医疗团队从未放弃希望,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继续前行。
最后,分享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呼吸肿瘤内科 孟庆威教授曾在采访中的一段阐述:
什么类型的肿瘤患者适合参加临床试验呢?
>当疾病发生进展
复查CT或其他影像检查发现原来病灶增大、增多或出现新的转移
>当前方案不耐受
>副作用明显不能继续接受当前方案
>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